菜单

重塑选择效率:OTA平台中AI聚合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逻辑

  简立方 /  2025-11-18 /  归档

在OTA(在线旅游平台)上,用户最常遇到的挫败感之一,便是在海量、重复的产品中迷失。搜索“北京三日游”,可能会呈现出上百个来自不同供应商、但行程却惊人相似的旅游产品。这种“信息过载”与“选择悖论”严重损害了用户体验。

AI聚合技术的引入,旨在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它不再是简单的列表,而是智能地识别、归并同质化产品,并将其以一个更清晰、更高效的逻辑呈现给用户。这其中的UX设计,直接决定了AI能力的成败。

 

一、 核心设计目标:从“比较”到“理解”

传统列表页迫使用户进行“肉眼diff”(差异对比),我们的设计目标是通过AI聚合,将用户体验提升为“快速理解,精准决策”。

  1. 降低认知负荷:用户无需在多个标签页间切换、反复比对行程细节。

  2. 凸显核心价值:帮助用户快速抓住产品的本质差异(如服务特色、供应商信誉、价格构成),而非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描述差异。

  3. 提升决策信心:通过清晰的结构和透明的信息,让用户感觉到自己的选择是明智且可控的。

 

二、 AI聚合的展示逻辑:三层递进结构

一个优秀的AI聚合展示界面,应该像一个耐心的导购,遵循由总到分、由本质到细节的逻辑。

第一层:聚合主体卡片的构建

这是用户在第一眼看到的核心信息单元。它需要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第二层:差异化因素的清晰呈现

点击或展开聚合卡片后,需要回答:“这些看起来一样的产品,主要区别在哪里?” 这里的设计是关键。

 

第三层:细节的深度探索

当用户对某个差异化选项产生兴趣,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具体产品时,应提供无缝的深入路径。

 

三、 关键的交互与视觉设计原则

  1. 可控感与透明度

    • 始终提供“查看所有原始列表”的选项:在页面不显眼的位置保留一个链接,让不信任聚合或希望自己挖掘的用户可以随时回到传统模式。这给予了用户最终的控制权,减轻其对“黑盒操作”的担忧。

    • 解释聚合逻辑:在页面顶部或帮助图标中,用一句话简单说明“我们已将行程相似的产品智能聚合,帮您更快找到心仪之选”,建立信任。

  2. 信息的层次与扫读性

    • 严格运用格式塔原理(接近性、相似性)。相关的信息要放在一起,不同的信息组要有清晰的视觉分隔。

    • 大量使用图标、标签、字体重量和颜色来区分信息类型(如价格用突出色,标签用中性色,说明文字用次要色)。

  3. 渐进式披露

    • 绝对避免在第一时间将所有信息和选项堆砌在用户面前。从聚合卡片(第一层) -> 差异化导航(第二层) -> 具体产品详情(第三层),信息是逐步展开的,符合用户的认知节奏。

 

四、 设计中的挑战与平衡

 

AI聚合不是目的,而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其展示逻辑的核心,在于深刻理解用户在面临同质化选择时的焦虑与需求:他们不是在寻找一个“唯一”的答案,而是在寻求一个“高效、透明、自信”的决策过程。

通过三层递进的信息结构清晰呈现的差异化维度以及赋予用户最终控制权的设计,我们可以将AI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能真切感知到的选择便利与决策信心,最终打造出更聪明、也更体贴的旅行规划体验。